理性與感性的教育—以電影配樂為例

 

國立屏東師範學院

 簡成熙

yalingho@ms16.hinet.net

 

電影配樂(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)不算是很正統的音樂,也較易為人忽略,我希望藉著此一演講,能鼓勵更多老師從電影、音樂的素材中去啟發孩子多元的視野。首先,不同的電影配樂展現了不同的曲風,本身就是音樂教育的好教材。西方的電影配樂很多是採管絃樂方式,絕對是認識各種樂器及入門古典樂的好教材(如《彼得與狼》之功能);再者,電影配樂是配合電影的情節,可以增加學生音畫的想像空間。更重要的是 各種電影內容的喜怒哀樂,悲歡離合,可適合作為一種「情緒教育」。《浴火赤子情》的救火員俠義精神,怎不令人動容。《童年往事》、《戀戀風塵》淡淡的親人、家園的懷念、《大河戀》的大自然情懷、不勝枚舉

我個人並不是學音樂的,也不會演奏任何樂器,今天在此對各位演講,實在很汗顏,以下只不過是我個人收藏原聲帶中的小小濃縮,我們選擇的標竿盡量以通俗層次的「好聽」,而且盡可能可以在台購得為原則。因此,許多優秀但較冷門的樂迷收藏,就只有割愛了。

 

John Williams(約翰•威廉斯)

耳邊想起波瀾狀闊的樂聲,景物急速向後排開,四周黑暗中閃著無數銀河發亮小星。你駕著太空船往前疾駛,星際大戰Star Wars)正是電影配樂史上不朽的作品。的確,以銅管主導,輔以綿密的鑼鼓和迴旋的弦樂所構成的星際大戰》主旋律,應該伴隨著無數四十歲以下的人渡過童年。而《外星人》(E.T.)那場腳踏車征逐的一幕,弦樂、木管、銅管、打擊樂互相尾隨,一前一後,扣住觀眾的緊張情緒,更是少有的傑作。

大導演史蒂芬.史匹柏之作品,大部分都由Williams擔綱配樂,如《大白鯊》系列等,《星際大戰》系列亦是Williams最重要之作品。相信Williams的作品,許多人已耳熟能詳,我在此要向老師們推薦的是較少引起注意的《太陽帝國》(Empire of the Sun),藉著一位英籍小孩孺慕日本零式戰鬥機,在日本集中營中的成長心境,勾繪出複雜的大時代動盪、反戰情愫(本片背景在中國,許多國人會覺得片中忽略了對中國人的同情,見仁見智),《太陽帝國》絕對是Williams不可忽略之作品;《遠離家園》(Far and away),湯姆克魯斯,尼可基嫚主演,是Williams少見的愛爾蘭田園之作;《火線大逃亡》(Seven Years in Tibet),馬友友的助陣,使這部片子如虎添翼;《辛德勒的名單》(Schindler’s list),帕爾曼助陣,使這部配樂成為經典,如果你不喜歡《星際大戰》管絃大氣魄吵死人的作品,又想領略Williams大師綿密的配樂功力,「遠、火、辛」是很好的選擇。

 

Jerry Goldsmith(傑瑞•高史密斯)

受過完整音樂教育的Goldsmith,幾乎是美國電影配樂的代言人,由於過度量產,致作品參差,而Goldsmith 主要擅長以銅管樂作各種冒險,科幻的磅礡氣勢。一般而言,此類作品雖熱鬧有餘,但較不易討好一般愛樂者,如《星艦迷航記》、《七四七絕地捍將》、《第一滴血》系列,《鬼哭神號》等。不過,以下我要介紹的作品,絕對可以滿足古典愛樂者的要求。《天魔》(The Omen),為Goldsmith捧得一座奧斯卡獎,這部恐怖片絕對不是嚇死人的怪叫聲,《俄羅斯大廈》(Russia House)、《暗夜獵殺》(The Ghost and the Darkness)、《剛果》(Congo)、《鐵面特警隊》(L.A confidential)都有一定的水準。

Goldsmith所作的《黑魔王》(Legend)無論電影或是音樂,都未引起此間人士的注意,非常可惜,這片夢幻的原聲帶,非常適合啟發兒童的幻想。《一往情深》(Angie)則是Goldsmith少有的愛情溫馨田園風格之作,《第一武士》(First knight)則是中規中舉的管絃樂演奏。

我最喜歡Goldsmith的兩張原聲帶是《追夢赤子心》《Rudy》,這部影片與《黑魔王》一樣,都未引起國人的重視,非常可惜,該片是描寫一位天生矮小的男生,立志要成為橄欖球王的立志故事,配樂以銅管為主,頗能激勵人心,非常適合各位老師鼓勵學生之用(只可惜不容易購得了);《追夢赤子心》絕對是Goldsmith最好的配樂之一;《花木蘭》(Mulan)第六軌〈木蘭組曲〉,很成功的表現了中國北方豪邁,匈奴入侵,斷垣殘壁的悲壯抗敵氣氛,而待嫁木蘭相親,木蘭胸中情懷,代父從軍的婉約豪邁,以及最後彰顯父親榮耀,保家衛國的圓滿收場,五分鐘的〈木蘭組曲〉,很成功的利用音樂呈現了主題。

 

Ennio Morricone(顏尼歐•莫里克奈)

與歐洲Nino Rota Romeo & JulieA Time for us經典配樂作者)齊名的Morricone,無疑地,對全世界樂迷而言,絕對有著更無可取代的地位,你相信嗎?他的作品已超過四百部。我當然不可能都有,在台灣所有Morricone的原聲帶中,我沒有一張不滿意,1964年,我出生的那一年,Morricone譜出了經典作《荒野大鑣客》(A Fistful of Dollars),接著《黃昏雙鑣客》(For a Few Dollars More )、《黃昏三鑣客》(The Good, the Bad, and the ugly),雖然曲風接近,但絕不是套公式之作,這三首「通俗」的作品,奠定了Morricone大師的地位,一直到今天,仍令樂迷傳誦不已,一位三十幾歲的義大利年輕人,竟然可以把美國西部俠義精神發揮至極。

《天堂之日》(Days & Heaven,紅色警戒知名導演Terrence Malick作品)為Morricone奪得奧斯卡最佳配樂。在八0年代,《四海兄弟》(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),《教會》(The Mission)、《鐵面無私》(The Untouchable)、《新天堂樂園》(Cinema Paradiso),前三部都展現了深厚的古典風格,《新天堂樂園》則是一部能讓我們勾起兒時成長回憶的永恆之作,一定要放給小朋友聽。《歡喜城》(City of Joy)也是一部應該受到重視而未受到重視的作品,結合了歐風與印度音樂。我一直覺得利用各種代表性的世界音樂,是培養小朋友宏偉的世界觀最好的方式。《豪情四海》(Bugsy)、《火線大行動》(In the Line of Fire)則是Morricone少見的現代動作配樂,《火星任務》(Mission to Mars)是近作,成就依然耀眼。

 

John Barry(約翰•巴瑞)

007系列的作者Barry是美國重要的配樂大師之一,他與Jerry Goldsmith一樣,作品多到無法保證每一品質;若說Goldsmith是以動作取勝,Barry毋寧是以文藝取勝。《似曾相識》(Somewhere in Time)是Barry最感人的作品。在此介紹Barry重要的作品:《獅子與我》(Born Free)、《冬之獅》(The Lion in Winter),都得到奧斯卡獎,後者更是Barry自己最滿意之作品,古典氣息濃厚。《午夜牛郎》(Midnight Cowboy)、《遠離非洲》(Out of Africa)、《與狼共舞》(Dance with Wolves)、《真愛一生情》(My Life),都是喜歡《似曾相識》的人,可以愛屋及烏的作品。

 

James Horner(詹姆斯•霍納)

美國量多質精的配樂家,Horner絕對可以與John WilliamsJohn BarryJerry Goldsmith等名列同一等級,無需對Horner多做介紹,你喜歡《鐵達尼號》(Titanic)嗎?Horner的作品通常都採取漸進式的方法,配合著電影情節高潮起伏,使原先的柔美配樂加深加廣,成為豪壯的主旋律(《浴火赤子情》則是一開始主旋律即登場是不同的創作典範)。在我個人的收藏中,僅提出以供各位參考:《高爾基公園》(Gorky Park)是早年的代表作,《星艦迷航記Ⅲ》(Star Trek Ⅲ),是Horner重要的科幻作品,《風雲際會》(Willow),也是早年發燒級的作品,《光榮戰役》(Glory是有別於一般戰爭電影的戰爭配樂;《夢幻成真》(Field of Dreams)結合鄉村、藍調、搖滾之節奏,是Horner的少數異類作品;美國鼠譚》也是Horner代表作。真愛一世情》(Legend of the Fall)、《英雄本色》(Braveheart)、《阿波羅13》(Apollo13),都是不可放棄的傑出之作。其中《英雄本色》被公認是Horner最成功的作品,低音合聲,管絃氣勢,英格蘭笛所展現的感人氣勢,令人動容。最近的作品是《天搖地動》(The Perfect Storm),仍維持一貫水準。

Alan Silvestri(艾倫•席維斯崔)

Silvestri是近年來崛起成為好萊塢第一線大師的人,早年以《回到未來》(Back to the Future)系列聞名,《阿甘正傳》Forrest Gump)奠定大師地位。他有純商業的重要作品如《魔鬼毀滅者》(Eraser),也有雋永大氣魄的《接觸未來》(Contact),從最近的作品是《危機四伏》看來,我們可看出Silvestri已很愛惜羽毛,日後應該不斷會有擺脫純商業吵鬧的佳作問世。

 

Hans Zimmer(漢斯•季默)

一位德裔的非正統電影配樂家,崛起英倫,成名美國。擅長電子合成樂。曾以迪士尼《獅子王》得到奧斯卡獎。《末路狂花》(Thelma & Louise)《雨人》(Rain Man)均為代表作,不過,Zimmer的許多原聲帶,都是其他歌曲的合集,想要完整領略Zimmer功力的首推《浴火赤子情》(Backdraft)、《赤色風暴》(Crimson Tide)及《絕地任務》(The Rock)。很少有作品能像《浴火赤子情》般地,融合男性情誼、義氣、冒險及哀傷於一爐,是我個人最喜歡Zimmer的原聲帶。新作《神鬼戰士》(Gladiator),則展現了Zimmer古典音樂的功力雄壯中帶著淡淡的幽暗神秘,不可錯過。

 

James Newton Howard(詹姆斯•紐頓•霍華)

Howard雖出身音樂學院,但他卻是以流行樂擅長而非古典樂,也因此,Howard的配樂也展現了多元的風貌。最為有名的《伴你一生》(Dying Young),配合Kenny G薩克斯風王子的演奏,真叫人浪漫的受不了。如果你喜歡Ennio Morricone的荒野大鑣客,那也不要忽略Howard《執法悍將》(Wyatt Earp),以銅管表達西部的精神。《絕命追殺令》(The Fugitive)的精彩,緊繃你的情緒,不在Jerry Goldsmith之下。《水世界》(Waterworld)則展現了Howard也有駕馭古典管絃樂的傳統功力,《水世界》票房與影評皆敗北,好在有Howard的配樂,使得這部大而無當的濫片,得以明垂青史。喜歡看電視影集的人一定不陌生《急診室的春天》,也是Howard的作品。我最喜歡的Howard作品是《潮浪王子》(The Prince of Tides)。海潮與黃昏的味道,淡淡的襲來,寧靜的心情也隨著多種樂器的進出,而逐漸進入受壓抑的心靈深處。對喜歡浪漫的聽者,《潮浪王子》的優美旋律,絕對可以滿足你!對喜歡心靈探索的讀者,《潮浪王子》也會比《似曾相識》,更能滿足你。

Howard未來絕對會有更成熟的作品,我們且拭耳以聽。

 

Vangelis(范吉利斯)

電子合成樂之翹首Vangelis1981年以《火戰車》(Chariots of Fire)一舉揚名於世,有學者指出,《火戰車》有與莫札特等古典音樂一樣的胎教功能;1982年之銀翼殺手》(Blade Runner)則展現了後現代科技人文相互辨證之風貌,特別是〈終曲〉,絕對使聆聽者感受無比餘音繚繞,三日不絕之震撼,撇開音樂不談,《銀翼殺手》(雷利史考特導演,《神鬼戰士》為新作),也是繼《二OO一太空漫遊》之後,少數與《星際大戰》,《第三類接觸》等科幻電影並駕齊驅之作品。如果你喜歡《銀翼殺手》,把它降溫,冰凍之後,就成了《南極物語》(Antarctica),也應會吸引你的注意,雖如此冰冷《南極物語》也是我最喜歡的原聲帶之一。九O年代後,1492Conquest of Paradise》是Vangelis 最重要之作品,重新回歸到管絃樂,氣勢磅礡、冒險、茫茫大海,神秘之氣氛於一爐。的確,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過程,不正是如此嗎?如果你喜歡傳統古典配樂,《火戰車》與《1492》,絕對是很好的選擇。

 

Graeme Revell(葛拉姆•瑞維)

也是比較異類的電影配樂新生代,《推動搖籃的手》(The Hand That Rocks the Cradle)嶄露頭角,吳宇森的《終極標靶》(Hard Target)令人耳目一新,《龍族戰神》(The Crow)一舉成名,尺八、笛、簫等樂器緊逼聆聽者神經,成功的營造出哥德式的黑色恐怖,如果你不喜歡這種恐怖的搞怪,又想領略Revell的功力,《神鬼至尊》(The Saint)與《捍衛時空戰士》(Escape from Absolom)是很好的選擇,特別是後者,Revell將新幾內亞之地方民俗音樂融入龐大的管絃團之中,營造出一種結合原始森林與未來科幻世界的二重奏,頗具特色。《捍衛時空戰士》是屬於B級影片,以致其原聲帶並未引起國人注意,但我認為是到目前為止Revell最好的作品

 

Elliot Goldenthal(艾略特•高登索)

Goldenthal異形Ⅲ》一戰成名,許多人甚至認為勝過前兩集Janes HornerJerry Goldsmith之作,《夜訪吸血鬼》(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)、《蝙蝠俠Ⅲ》(Batman Forver)、《地動天驚》(sphere),均是令人扭曲反胃之傑作。如果你不喜歡搞怪,《情定金門橋》(Golden Gate),《豪情本色》(Michael Collins)值得聆聽,特別是後者,可讓你見識Goldenthal古典管絃配樂之功力。Goldenthal未來絕對能跨入商業電影配樂一流大師之列,我們可拭目以待。

 

Michael Nyman(麥可•紐曼)

喜歡電影配樂的人,手頭上一定有《鋼琴師與他的情人》(The Piano),電影配樂符合嚴格的藝術標竿嗎?電影配樂獨自聆聽好聽嗎?提出後兩個問題的人,我會建議從《鋼琴師與他的情人》聽起,藉著琴聲,表現出各種電影主題的對立性,琴聲成了女主角渲洩內在封閉世界與外在溝通的方式;《廚師、大盜、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》(The Cook, the chief, His Wife & Her Lover)主旋律的迴旋曲式,瑰麗的音符,對照著構圖綿密但又令人作嘔的影像,暗藏著人心的黑暗與救贖;《玻璃情人》(Carrington)有著巴洛克式的華麗,純就好聽的話,是不錯的選擇。

 

遺珠

坊間已有數本電影配樂之書,可供讀者導覽,如王介安之《電影音樂發燒書》,朱中愷之《電影音樂地圖》,劉婉俐之《影樂、樂影》等。以下,我將再列出個人收藏,值得介紹給各位老師之作品:Ry Cooder《終極悍將》(Last Man Standing),喜愛滑弦吉他之朋友,絕對不可錯過,Ry Cooder《巴黎德州》(Paris, Texas)、《風起雲湧》(Primary Colors)亦在水準之上;G.Yared的作品,充滿著異國文化的情調,X情人》、《情人》、《巴黎野玫瑰》、《英倫情人》俱為代表作,也許並不是很浪漫,但絕對俱有大氣魄史詩的魅力。George Fenton 《危險關係》(Dangerous Liaisons)、《影子大地》(Shadowlands);Basil Poledouris的《獵殺紅色十月》(The Hunt for Red October),絕對是諜戰的經典之作;Zbigniew Preisner的三色電影配樂《藍色情挑》(Trois CouleursBlue),《白色情迷》(Trois CouleursBlance)、《紅色情深》(Trois CouleursRouge)響注心靈沉澱,不執著於浮面悅耳的愛樂者,絕對不會失望;Howard Shore 《沉默的羔羊》(The Silence of the Lambs)以管絃樂帶出的驚悚作品,又有一點爵士樂的味道,有別於傳統的驚悚片。Randy Edelman《大地英豪》(Last of the Mohicans,不過其主旋律,我懷疑是Trevor Jones所作,Jones亦是被國內忽略之配樂家,《顛峰戰士》(Cliffhanger)可領略其功力《來看天堂》(Come See the Paradise),《魔幻大聯盟》(Angels in the Outfield)、《二見鍾情》(While You Are Sleeping)、《十萬火急》(Daylight)等配樂,均令人難忘,Edelman的作品,與影像結合的不一定很好,但絕對是“好聽”的音畫配樂大師。Rachel Portman是一位特別值得注意的女性配樂家,喜福會》(The Joe Luck Club)是代表作,對國人而言也應該特別能夠欣賞《喜福會》的中式優美旋律。